网站颜色:

正版现货!直肠癌 临床 病理 MRI图谱,汪建平 等主译

  • 书名:直肠癌临床病理MRI图谱
  • 作者:德沙佛
  • 出版社名称:人民卫生出版社

作      者:Arnd-Oliver Schafer, Mathas Langer原著

出 版 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咨询特价) - 03

印刷时间:2012-(咨询特价)

印      数:1千册

装      订:平装

版      次:1

开      本:16开

页      数:200页

字      数:

I  S  B  N(咨询特价)

 
 本书主要介绍直肠外科学方面的新观点,系统地阐述直肠和直肠周围结构的解剖、组织胚胎和MRI精细影像解剖;并对直肠癌病理学、直肠癌MRI诊断、直肠癌MRI临床图谱进行详细说明。

【内容简介】:
    近年来肿瘤学科取得了巨大进展。诸如肿瘤生物学方面的进步、多学科团队的决策和个体化治疗的认识,已经构成当今癌症患者治疗计划中的主要标志。这些发展变化又对影像学在肿瘤检测、分期和治疗方面更具体的问题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这种进步适用于各个部位的肿瘤,但在直肠癌方面其所取得的进步更为明显。因为借助磁共振成像(MRI),人们对这类疾病的某些解剖学和病理学特征的进一步认识。放射学不仅有助于直肠癌的处理,而且事实上已成为直肠癌治疗方面一些新概念的有力引擎。
【目录】:
第1章 前言:外科医生的观点
1.1 治疗方案的选择
1.2 直肠癌的局部切除术
1.3 传统的经腹切除术
1.4 直肠癌的多学科治疗
1.5 环周切缘的重要性
1.6 直肠系膜外淋巴结转移
1.7 T4期直肠癌外科手术的结局
1.8 超低位保肛门括约肌前切除术与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1.9 总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直肠肛管解剖
2.1 引言
2.2 直肠和周围结构的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2.2.1 血液供应
2.2.2 淋巴引流
2.2.3 直肠系膜和筋膜结构
2.2.4 肛管
2.2.5 直肠旁间隙和肛周间隙
2.3 直肠解剖的MRI重要标志
2.3.1 壁层筋膜
2.3.2 直肠后间隙
2.3.3 直肠前筋膜
2.3.4 腹膜返折
2.3.5 Denonvillier筋膜
2.3.6 直肠系膜筋膜和直肠系膜
2.3.7 直肠壁
参考文献

第3章 直肠癌病理学
3.1 引言
3.2 术前活检
3.2.1 组织学类型
3.2.2 病理分级
3.2.3 肿瘤扩散
3.3 术中诊断
3.3.1 新鲜标本的肉眼检查
3.3.2 直肠系膜
3.3.3 切缘
3.4 术后诊断
3.4.1 固定标本的肉眼检查
3.4.2 组织病理学检查
3.5 肿瘤消退
3.6 分子病理学
3.7 结论
参考文献

第4章 直肠癌磁共振成像
4.1 引言
4.2 技术方面
4.2.1 直肠MRI用于局部分期的基础
4.2.2 未来发展
4.3 MRI在直肠癌原发分期的应用
4.3.1 引言
4.3.2 T分期
4.3.3 N分期
4.3.4 环周切缘
4.3.5 直肠癌的负面预后因素
4.4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的MRI
4.5 复发性直肠癌的MRI诊断
4.5.1 引言
4.5.2 与风险相适应(Risk-Adapted)的随访监测
4.5.3 复发性结直肠癌影像学
4.6 直肠癌的综合决策
4.7 疑似直肠癌的选择性鉴别诊断
4.7.1 肛管癌
4.7.2 肛瘘癌变
4.7.3 位于直肠的胃肠道间质瘤
4.7.4 直肠后间隙肿瘤
4.7.5 肛门直肠巨大尖锐湿疣:Buschke-Loewenstein肿瘤
参考文献

第5章 临床图谱
5.1 引言
5.2 T1期直肠癌
5.3 T2期直肠癌
5.4 T3期直肠癌
5.5 T4期直肠癌
5.6 消极预后因素
5.7 直肠癌复发
5.8 结直肠癌的少见转移
5.9 直肠癌的鉴别诊断
(咨询特价) 术后解剖
【文摘】: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不仅外科技术本身有所提高,最重要的是通过努力可按患者个体情况修改手术根治方法。其目的仕及患者的具体或独特情况,避免治疗方案太过侵袭或太过保守。因为太根治的手术不一定会进一步增加治愈的几率,反而最终会造成长期和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但是,如果手术方案太保守,复发率就会增加,患者术后的长期生存率不可避免地会降低。1.1治疗方案的选择
    直肠癌的外科手术治疗涵盖了经肛门局部切除术至联合脏器切除术(Bretagnoletal.2007)。现代影像学技术有助于临床医生判断何种外科手术方法最适合某种患者,以及是否有必要进行综合治疗。直肠癌外科手术治疗的主要目标是防止局部复发。局部复发给许多患者带来致命的后果并直接与术后生存率的显著降低有关。进遮直肠癌通常向后侵犯骶丛,引起严重疼痛。腹侧侵犯可浸润膀胱、精囊、前列腺、子宫和,引发瘘道形成。自从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被作为直肠癌直肠切除的标准手术方法以来,术后局部复发的风险已大大减少(Wibeetal.2002)。然而,在一些大组病例中,视原发肿瘤的部位,仍有50/0-150/0不等的复发率(Kapiteijnetal;Saueretal.2004)。这种局部复发的高发生率使人们有了决定对某些病例是否实行综合治疗的理由。
    对于患者应该适用于哪一种手术方案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患者本身的):年龄、一般状况、括约肌是否完整。肿瘤本身的因素也很重要。除肿瘤的组织学分类外,准确的肿瘤分期,包括原发肿瘤分期(T)、淋巴结转移情况(N),以及是否存在远处器官转移(M)等都是确定治疗方案必不可少的依据。此外,环周切缘(CRM)的评估也很重要。
    目前,有许多成像技术有助于肿瘤分期。每种方法对直肠癌的分期具有不同的准确性意义。本章将讨论影像学在确定直肠癌治疗方案中的作用。1.2直肠癌的局部切除术
    经肛门局部切除术适用于Ti期的直肠癌(低危性)。MRI目前在区分Ti期和T2期肿瘤上似乎尚不够准确,因此直肠内超声是当前最适合的检测方法。尽管在肿瘤学上,大多数早期直肠癌患者在局部切除时可以充分恰当地切除直肠壁,但淋巴结转移仍然是一个问题。因为T.期的直肠癌淋巴结转移往往是微小的转移,受累淋巴结体积一般无明显增大,单纯使用影像学方法不能确定是否已发生淋巴结扩散。因此,肿瘤本身组织病理学分级就被用作区分肿瘤恶性程度高低的指征(IdreesandPaty2006;Merkeletal.2001).直肠癌低度恶性Ti期的诊断标准是黏膜下浸润1级或者2级、无淋巴管浸润、无静脉浸润、病理组织学1级及直径≤3cm。因为10010以上高度恶性T1期肿瘤病例显示淋巴结转移,通常建议采用直肠癌切除术。如组织学分级为I级,分期指示肿瘤适合局部切除术,经肛门内镜下微创手术就能够切除肿瘤达腹膜返折处。局部切除比直肠切除的创伤性小,也适用于一般情况较差的患者。

热门设计联盟服务商